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

网上有关“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驾车路线:全程约48.2公里

起点:双屿客运中心

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康盛路行驶280米 ,调头进入康盛路

2.沿康盛路行驶350米,左转进入京福线

3.沿京福线行驶480米,朝金丽温高速/丽水方向 ,左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890米 ,右前方转弯进入温丽高速

5.沿温丽高速行驶16.0公里,朝甬台温高速/乐清/台州/宁波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温州南枢纽

6.沿温州南枢纽行驶1.7公里 ,直行进入沈海高速

7.沿沈海高速行驶14.6公里,在乌牛/北白象/柳市/G104出口,稍向右转进入白鹭屿立交桥

8.沿白鹭屿立交桥行驶1.7公里 ,右前方转弯进入京福线

9.沿京福线行驶7.0公里,右转进入白象大道

10.沿白象大道行驶480米,直行进入白象大道

11.沿白象大道行驶50米 ,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白象大道

12.沿白象大道行驶1.1公里,左转进入中心大道

13.沿中心大道行驶2.6公里 ,左转

14.行驶620米,直行进入柳青南路

15.沿柳青南路行驶180米,左转

16.行驶90米 ,到达终点

终点:柳市镇

上游丽水市段长299.3公里 ,有4条一级支流航道。

小溪,自景宁县沙湾至青田县石溪乡溪口,通航里程141公里 ,沿线主要停靠埠有标溪、梧桐 、新亭、外舍、金钟 、渤海、陈村、白岩 、仁宫等村镇。该航段全在山谷中穿行,卵石河床,滩多流急 ,有大小滩136处,主要险滩69处,平均比降0.15% ,滩上比降0.3%~0.467%,河面宽度80~200米,最低通航水位0.4米 ,枯水期最浅水深仅0.2米,船行十分困难 。每年11月至翌年1月为停航期。沙湾至外舍可通1.5~2.5吨木帆船,外舍至石溪口可通2~2.5吨机动木船。松阴溪 、宣平溪、好溪 ,1985年以后均不通航 。

瓯江干流河谷下切深 ,两岸高峰夹峙,山势险峻 。温溪街以上属山溪性河流,岩性河岸 ,卵石河床,河道时宽时窄,深潭与浅滩相间 ,整条河流几乎全在山谷中穿行。沿河除山岙及支流汇入处有些台地外,仅大港头至丽水的中游小平原和梅岙以下的下游冲积平原。随着紧水滩、石塘电站的建成,石塘至龙泉变成2个水库回水区 。龙泉至丽水航段龙泉至丽水段航道长117公里 ,沿线经大白岸 、道太、安仁口、武溪 、赤石、龙门、石浦 、局村、石塘、大港头 、碧湖、石牛、苏埠等村镇。全段落差130米,平均比降0.134%,滩险120余处 ,其中碍航较大的有65处。一般通航2.75吨舴艋船,正常水位上行需7~8天,下行2~3天 。洪水期水流湍急 ,水势汹涌 ,船舶有一段时间避洪停航。枯水期由于水深不足,2.75吨舴艋船上行仅载600~1000公斤,下行载1000~1500公斤 ,船到浅滩处还需结队过滩,船工赤足下水,背扛肩推 ,十分艰苦。木排顺水下行,由于枯水航槽曲率半径过小,以及横流影响 ,常有排尾打在滩上,致使木排打散,造成祸事的危险 。

丽水至温溪航段丽水(大水门)至温溪下花门段航道处于瓯江中游河段 ,全长86.5公里。沿线主要村镇有石帆 、腊口 、锦水、五里亭、祯埠 、海口、石门洞、高市 、芝溪头、船寮、石溪 、青田、圩仁、温溪街等。该段航道洪水期水流湍急,枯水期滩多水浅,航行困难 。该段航道总落差42米 ,平均比降0.05% ,全线有险滩60处,平均1.5公里有一个滩,滩险处水深一般为0.6~0.8米 ,流速一般为1.0~2.0米/秒,比降一般为0.1%~0.2%。

下花门至河口航段该航段为瓯江下游,长76.2公里 ,完全处于冲积平原地带,河底为淤泥,河面开阔 ,正常水面宽度达1500米左右,为感潮河段,候潮500吨级海轮可抵温溪港。

下游温州市境内温州港航道分口内航道(即瓯江下游航道)和进口航道 。

口内航道(瓯江下游航道)上起瓯江大桥上游1公里 ,下至瓯江口内岐头,全长47.5公里 。按水深状况,自西向东可分为4段:第一段从起点至郭公山脚 ,长12公里 ,江面宽为300~1300米,最浅水深为1.1米,乘潮可通航500吨级海轮;第二段由郭公山起经灰桥浅滩 ,至杨府山港区,航道长6.5公里,灰桥处有一过渡浅滩 ,水深不足2.5米。乘潮可通过浅水万吨海轮;第三段由杨府山至龙湾,中间经过七都涂北航道或南航道。1985年11月起,因七都南航道淤浅 ,七都北航道成为主航道,长14公里,江面宽800米以上 ,最浅水深为2.9米,江道长年稳定,有良好的河相关系 ,乘潮可通浅水万吨级海轮 。龙湾至七都涂尾段的航道 ,弯曲较大,转向角为1200。七都南航道为辅助航道,长13.5公里 ,江面宽1100~2000米,滩多水浅,最浅水深1.4米左右。第四段由龙湾至岐头 ,长15公里,航道顺直,江面宽在1500米以上 ,水深良好,磐石至龙湾的过江浅滩最浅水深为4米以上 。

进口航道分两条,一条为沙头水道 ,从港口的岐头至洞头县的小五星岛,航道长12公里,最浅水深2.5米。1970年前 ,为进港主航道。后该水道逐年淤浅 ,进港船舶吨级又不断增大,1973年调整为辅助航道,供3000吨级以下船舶进出港 。另一条为黄大岙航道 ,从岐头至洞头的青菱屿检疫锚地,长14公里。青菱屿浅段水深不足6米,乌仙咀以西4.5公里浅段 ,最浅水深4.5米。民国时期,此航道是汽轮船进港主航道,最近十几年水深逐年加深 ,从1972年10月1日起,该航道对外轮开放,乘潮时可通过万吨级以上水轮 。

温州港 ,位于瓯江下游河口段,江面自西向东逐渐从1000多米开阔至5000多米。江心屿 、七都涂、灵昆岛依序列居港中。北岸后方山峦起伏,江口外洞头岛有103个岛屿 ,全港域广水深、风平浪静 ,是一个河口港和海湾港兼备的天然良港 。温州港处在我国海岸线的中段,南北辐射居中 。沿海各主要港口呈对称分布:北距上海港320海里 、宁波港219海里;南距福州港192海里 、厦门港393海里、台湾基隆港203海里。日本、朝鲜 、东南亚等国的许多港口以及香港,都分布在温州港南北扇形的海面上。 瓯江自潮区界温溪至岐头角 ,长78公里,为河口段 。其中从温溪至梅岙,长25公里 ,河床主要由径流塑造而成,相对比较稳定;梅岙至龙湾,长38公里 ,径流和潮流相互消长作用比较强烈,河宽也迅速放大,在中潮位时梅岙河宽为485米 ,至龙湾则达2400米,河段内边滩交错,滩洲众多 ,又有支流楠溪江汇入 ,河床冲淤变化较多;龙湾至口门,长15公里,基本上受潮流控制 ,江面宽阔,并受一些山嘴矶岩制约,河床稳定。

海塘修筑

据嘉靖《温州府志》载:唐贞元年间(785~805) ,温州刺史路应鉴于久废河防,多水患,命民筑堤乐成(今乐清县)、横阳(今平阳县)界中 ,由是得上田,除水害。宋淳熙年间(1174~1189),乐清黄华东西大堤建成 ,后经历代兴修,自东至西有黄华塘、知广塘 、陈家塘、朱家塘、白鹤塘 、法空塘、普觉塘、八都塘 、十一都塘、盘石塘、重石塘等11条海塘相连,总长4165丈 。并建成重石至琯头的支湾塘 、田江塘 ,长1227丈 ,以及琯头至白鹭屿的琯头塘 、驿前塘、象浦塘,长1325丈。在瓯江南岸,明弘治二年(1489)建成安塘 ,长700丈。明嘉靖年间(1522~1566)筑沙城塘,即海滨长堤,南起一都长沙 ,北至沙村寨,塘长2619丈,用块石砌筑 。清乾隆十三年(1748)筑长沙塘 ,南起一都芙蓉岩,北至三都宁村城外,长4706丈;以及山北塘 ,南起三都兰田马道,北至四都三错,长1050丈。

古时所筑海塘 ,大多标准不高 ,防洪御潮能力低,尤其清末至民国时期,海塘失修、失管情况较为严重。建国后 ,在50年代对海塘进行全面整修,加高加固 。1964~1966年,温州市郊建成灵昆64塘及天河一期 、海滨一期海塘。70年代先后建成龙湾、状元两条标准塘 ,全长6.9公里。到1990年底止,瓯海、鹿城 、龙湾及乐清柳市等沿海地区共建成海塘总长112.31公里,保护农田27.14万亩 ,人口46.53万人 。其中保护农田万亩、人口万人以上的海塘有:鹿城塘,起自渔渡,止于下新涂 ,长16.17公里;龙湾塘,起自下新涂,止于龙湾塘 ,长14.42公里 ,永强塘,起自龙湾塘,止于老鼠山 ,长32.4公里;灵昆塘,建于灵昆岛周围,全长17.6公里;琯头塘 ,起自乌牛水闸,止于琯头,长1.1公里;慎江塘 ,起自西埭西,止于西埭东,长4.14公里;新陡门塘 ,起自田湾角,止于盘石南门,长2.73公里;盘石塘 ,起自盘石南门 ,止于横河坝,长1.92公里 。

海涂围垦

海涂围垦与海塘修筑,相辅相成。随着海涂淤积 ,海塘外移,围垦面积不断扩大。瓯江河口早期的海岸线东至今温瑞塘河,北至今乐琯塘河 ,到清康熙至光绪年间,海岸线南部已推移至今瓯海县永强塘河以东,北部推移至今黄华塘至盘石塘及三屿塘一带 。今温州市区的龙湾、瓯海县的永强 、梧埏及乐清柳市以东等广大区域 ,都是海涂淤积和人类长期修塘围垦的结果。

建国后,海岸线以每年10~20米速度外伸,每三、五年即围垦一次。50~60年代 ,主要高滩围垦,建成千亩以上围垦工程有灵昆64塘,天河一期、海滨一期等3处 。70年代建成千亩以上围垦工程有三江 、天河二期、灵昆74塘、灵昆75塘及海滨二 、三期工程等6处 ,并由高滩围垦向低滩促淤围垦方向发展。1978~1979年 ,实施了灵昆岛南口堵江促淤一期工程,共投工25万工,投资103万元 ,完成筑坝抛石23.3万立方米,筑潜坝长278.5米。工程实施后,近10年来南口淤积量达436万立方米 ,促淤效果较好 。到1990年年底止,河口两岸已累计围垦面积4.6万亩。

港口建设

瓯江河口温州港位于宁波 、福州两大港中间,地理位置和水域环境优越。唐、宋时期开始兴盛 ,是当时对外通商贸易的重要口岸 。明代实行“海禁 ”,港口衰落。清光绪二年(1876),列为对外通商口岸 ,翌年建立温州海关,港口复苏。建国后,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综合性对外开放港口 。拥有码头62座 ,计泊位76个 ,码头总长4266米,原最大泊位为5000吨级的杨府山1号码头,1989年 ,龙湾港区建成万吨级杂货和多用途泊位各一个,1990年,温州电厂建成二万吨级专用煤炭泊位一个 ,在盘石水域还建有一万吨级和二万吨级过驳浮筒泊位各1个 。全港年总吞吐能力497万吨。

瓯江河口由于沙滩移动频繁,航道变迁不定。自清光绪二年(1876)温州开埠后,西门至朔门河段 ,水深达5.5~6.7米,民国元年(1912)和15年(1926)两次大台风洪水后,使原来由江心屿南面通过的瓯江主流改从北面通过后 ,朔门一带水深条件恶化,对港口航运带来严重影响 。建国后,1964和1968年 ,虽曾两次挖泥疏浚 ,但效果不大。为摸清山溪性潮汐河口河床演变规律和整治方案,后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制成瓯江河口河工比尺模型,经反复试验和研究论证 ,决定采取稳定河势,控制主流流向的治理方案。从1971年开始,对航道进行了多次整治:1971年在瓯江北岸上村附近至江心屿的新涂 ,抛石50万立方米,建顺坝2条,潜坝1条 ,总长5175米,迫使瓯江主流从南江通过 。同时在南江开挖一条长4150米,宽60米的深槽 ,共挖泥119万立方米,使南江朔门、西门一带码头前沿水深逐步达到5米以上;1972年在瓯江北岸楠溪江口的龟山脚下,修筑东 、西丁坝 ,把水流挑向南岸 ,冲刷安澜、振华港区河床,并在各码头前沿挖一条长2525米,宽120米的深槽 ,使安澜码头前沿水深恢复至5米以上,门坎沙埂逐渐消失,1973年 ,为稳定七都南航道水深,建老虎岩东丁坝,1974年 ,为改善杨府山港区水深,建灰桥顺坝长7600米;1976年,为整治七都南板桥浅滩 ,建丁坝长700米。上述整治工程,共投资700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兴修水利,现瓯江流域已建成大小水库289座 ,其中库容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中型水库22座 。20世纪50年代后期建成一批小型水电站;60~70年代又建成一大批小型骨干水电站;70年代以来贯彻小水电“自建、自用 、自管”方针 ,小水电建设得到蓬勃发展;80年代在干流龙泉溪河段先后建成紧水滩大型水电站、石塘中型水电站;90年代又建成玉溪中型水电站;进入新世纪华东第一高坝——滩坑水电站顺利建成蓄水。

新中国成立前,流域内没有一座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瓯江治理开发从小支流到大支流及干流 ,从单一的防治,逐步转向以水力水电为龙头,灌溉、供水 、航运、旅游等综合开发利用 。至2008年底 ,已先后建成大中型水库33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分别是紧水滩水库 ,滩坑水库,总库容达62.4亿立方米;建成水电站436座,总装机容量71.53万千瓦 ,其中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上的水电站10座,容量52万千瓦。 瓯江流域大中型水库情况工程名称类别所在河流总库容万(立方米)主要功能集雨面积(平方公里)紧水滩水库大型龙泉溪139300发电、防洪 、航运、渔业2761滩坑水库大型小溪415000发电为主,防洪、灌溉 、3330钟前水库中型白石溪2340灌溉 、防洪、供水、发电38.7白石水库中型白石溪1300灌溉 、防洪、供水、发电48.5金坑水库中型船寮港2040发电为主 ,灌溉 、养殖97.3大奕坑水库中型大奕坑源2840发电为主61.81北溪水库中型大源溪3820发电为主 ,兼防洪、养殖132雾溪水库中型浮云溪1170灌溉、防洪为主29.7高溪水库中型高溪1017灌溉为主,防洪 、发电26大洋水库中型盘溪1688发电,防洪36.94金溪水库中型金溪1973发电、防洪118仰义水库中型瞿溪1350供水、灌溉 、防洪11.5玉溪水库中型龙泉溪1453发电为主 ,供水、航运3407大白岸水库中型龙泉溪2470发电150石塘水库中型龙泉溪8271发电为主,兼有航运3234瑞垟二级水库中型龙泉溪1485发电86.2岩樟一级中型龙泉溪1143发电109大岩坑水库中型南阳溪1125发电、养殖 、下游供水100.2瑞垟水库中型瑞垟溪1066发电为主,防洪 、灌溉23.65泽雅水库中型戍浦江5713防洪、供水102成屏二级中型松阴溪1346发电为主 ,灌溉、防洪215成屏一级中型松阴溪5230发电为主,灌溉 、防洪185东坞水库中型松阴溪1460供水、灌溉、发电52应村水库中型松阴溪2349发电79.6梧桐源水库中型松阴溪1658灌溉为主 、结合发电53.2雅溪水库中型小安溪3000发电184上标水库中型小溪2159发电30.1英川水库中型小溪3731发电199双坑口水库中型小溪1470发电38左溪一级水库中型小溪1346发电90.2谢村源水库中型谢村源1473灌溉为主、结合发电47.2黄村水库中型严溪1845城市供水为主,发电150.7

通济堰 ,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边,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 ,是浙江省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1962年列为省级文保单位。2001年06月25日,通济堰作为南朝至清代古建筑 ,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4年通济堰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整个水利工程 ,连同碑刻,是研究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珍贵资料。自宋元至清,历代多次续建整修。大坝拱形 ,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 ,初为木条结构,南宋时改为石坝,是一个以引灌为主 ,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 。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古人因势利导在此筑坝拦水入渠 ,可使渠水由高向低自流灌溉整个平原。大坝在大溪与松荫溪汇合处的大港头向西500米处,弓形大坝弓脚南端在堰山山脚,北端在引水渠东岸大堤 ,大堤上植着数千株千年香樟 ,使大坝两端基脚更为牢固 。同时,大溪从龙泉港下来的水流,在汇合处必定产生旋转 ,部分水流向西冲向拦水坝,可抵消松荫溪大水对大坝的冲力。这是通济堰拦水坝千年永固的原因所在之一。

古方塘,有1700多年 ,是瓯江流域最早有记载的水利工程 。古方塘在浙江省缙云县胡源乡上宕村和上坪村附近的古方山顶上,海拔近1200米,是瓯江上游主要支流盘溪的发源地。古方塘修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 ,明永乐八年(1410年)八月十五日重修,有古石碑记载立于塘边。旧古方塘坝高约18米,长26米 ,蓄水量为10万立方米 。1970年重修后,现为坝高38米,长130米 ,库容为128万立方米。主要灌溉上宕村 、上坪村、蛟坑村和胡村等胡源乡的大半个乡 ,现在古方山脚建有冲击水力发电站一座,充分发挥了发电灌溉的综合作用。

滩坑水电站,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支流小溪中段 ,库区大部分在景宁畲族自治县,电站在青田县境内 。滩坑水电站2004年10月31日,主体工程开工 ,2008年4月29日,滩坑水电站正式下闸蓄水 。2008年8月15日,滩坑电站1号机组并网发电 ,2009年1月12日滩坑电站2号机组并网发电,2009年7月10日,滩坑电站3号机组并网发电 ,进入商业运行。滩坑水电站水库总容41.5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电站年发电量为10.35亿千瓦时。拦河大坝坝顶高程为171米 ,坝顶长506米 ,最大坝高162米,为华东第一高坝 。

紧水滩水库,位于瓯江上游云和县城北 ,集水面积2761平方公里,是瓯江干流水力资源开发的第一座工程,是一座以发电为主 ,兼有防洪、灌溉 、航运及发展淡水渔业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1981年10月开工兴建,1986年6月大坝竣工。大坝水库总库容13.93亿立方米,装机容量30万千瓦 。1988年6台机组全部投产 ,为华东电网提供25万千瓦的调峰容量和5万千瓦的负荷备用与事故备用容量,多年均发电量可达4.9亿千瓦时。水库面积达34.2平方公里,可增加养鱼面积4万亩。水库蓄水后使下游大溪流量得到调节 ,遇20年一遇洪水时可削减洪峰流量57%,对提高丽水市区及碧湖镇的防洪能力,保护丽水、碧湖两盆地7万亩农田发挥了重要作用 。

石塘水电站 ,是瓯江流域最大的河床式中型水电站。是紧水滩水电站的二级电站 ,两站相距22公里。石塘电站在云和县境内,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3234平方公里,至紧水滩区间集水面积473平方公里;水库为河道型 ,总库容8300万立方米,进行日调节 。电站装机总容量7.8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1.89亿千瓦时。电站枢纽由拦河大坝、发电厂房 、开关站 、升压站和通航过筏设施等组成。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 ,坝顶高程104.9米,最大坝高38.9米;坝顶总长255米 。

关于“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7)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回继超的头像
    回继超 2025年09月14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回继超”

  • 回继超
    回继超 2025年09月1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回继超
    用户091407 2025年09月14日

    文章不错《双屿客运中心到柳市镇怎么走》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