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

网上有关“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老雪花学名雪花醇生,俗名闷倒驴 ,成为啤酒界的一个奇葩,在酒桌上论高低,用这个当标准基本上是客观公正而且有公信力的 ,在我看来 ,超过5瓶老雪花的酒量就可上酒桌,10瓶老雪花即可成一时俊杰,20瓶就可称酒蒙子了。在沈阳可以此论高低 ,那么那些古人对比起来又是什么酒量,尤其是那位连喝十八碗过了景阳冈的武松二哥,又能喝多少瓶老雪花呢?

酒是人类第一个运用化学的产物

远古人类还运用采摘等手段搜集食物 ,把野果 、松子采回来当食物。人类往前走了一大步时,就是开始学会用火来加工食物,比如烤肉 ,这种熟食不仅大大提高了人类的存活率,而且味道更加鲜美 。

酒则是人类开始学会改变“事物性质 ”的第一步,其实也是发生在大自然中 ,比如粥放久了就会糖化、醇化,最后可能就变成酒味了。有些猿猴将水果放在了树坑里,最后水果发酵 ,就成了果酒。这也造成了“猿猴酿酒说”的出现 。

杜康被称为酒的发明者 ,这自然是种传说 。不过酒的出现,是出现在新石器时代,那时候已经有了陶器。

比较近的一种说法就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那个人)的手下仪狄造了酒 ,因为酒的坏处,大禹开始疏远仪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粮食紧缺 ,而且酒让人失态,所以贤王们不愿意这种饮品面世。

商朝纣王时建造的酒池肉林,就因为当时的娱乐项目太少 ,只能歌舞、喝酒, 也导致周朝在总结商朝的经验教训时,就认为喝酒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所以周朝初期禁酒比较严格 。

酒这东西,渗透进细胞就是比水快,所以喝酒能比喝水多 ,喝啤酒时更是如此。

葛巾漉酒 那是风雅

白居易有首诗提到与朋友一同吃火锅 ,其中佳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场景令人向往。

他喝的酒就形容为“绿蚁新醅酒 ” , 这就是因为当时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 ,细如蚁,所以称为“绿蚁” 。这种形容就是唐代时酒的样子,因为那时候酿酒少见蒸馏法 ,所以酒都是低度酒,酒糟和酒仍旧混在一块。

魏晋南北朝时风气狂放,对名士们的潇洒格外推崇 ,所以也留下了陶渊明“葛巾漉酒”的佳话。

其实这帮古人动辄“斗酒诗百篇 ”,“三碗不过岗 ”的,其实要是论起来他们喝酒的度数 ,离现在的二锅头差得远了 。

以李白当时白酒度数来说 ,应该在三四度左右,当时还是在用酒曲酿酒,好的酿酒师能够把酒度数提高到七八度 ,以当时的酿酒条件,最好的也不过十度左右。以普通酒论来,也不过相当于我们喝到的清酒 ,论凶猛程度,还不如老雪花啤酒。

所以直到宋元年间蒸馏法的出现,白酒才有了新的改观 ,酒精度数才慢慢提高 。一般说来,蒸馏法有阿拉伯传来的说法,也有中国人发明的说法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武松在景阳冈上喝的酒,还是低度酒。

所谓的“三碗不过岗”也不过是当时平均身高160cm的北宋人们 ,喝的不到10度的粮食白酒。武松连喝18碗基本就喝到失忆 、喝到冲动 ,换算成我们现在的酒量,也不过18瓶老雪花啤酒,这种酒量在现代虽然也算是很牛 ,但是绝对不算惊天地泣鬼神 。

(以个人论,少喝时爱喝雪花鲜啤,以健康美味论 ,喝纯生 。只有重口味的人,才爱老雪花。)

关于“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5)

猜你喜欢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从墨的头像
    从墨 2025年09月24日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从墨”

  • 从墨
    从墨 2025年09月24日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从墨
    用户092410 2025年09月24日

    文章不错《酒桌识英雄 武松能喝 ..》内容很有帮助

联系我们:

邮件:乐信号@g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