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春节(Spring Festival) ,即中国农历新年(Chinese New Year),俗称“新春 ”“新岁”“岁旦”等,又称“过年 ”“过大年”,是集除旧布新、拜神祭祖 、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
春节习俗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的习惯风俗 ,中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常见的中国传统春节习俗有:备年货 、贴年红、祭灶、掸尘、挂年画 、贴窗花、倒贴福字、年夜饭 、拜年、放爆竹、穿新衣 、吃饺子、守岁、舞龙 、挂灯笼、拿压岁钱、吃汤团 、开门炮、拜岁、观社火、踩高跷 、闹花灯、舞狮等习俗。
我认为在春节的众多风俗传统中值得一提有6个,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春节习俗之一:贴年红
廿九或三十日家家户户“贴年红”(年红是春联、门神 、年画、福字、横批 、窗花等的统称 ,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年红”) 。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 ,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
贴春联: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文学作品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 、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 、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墨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 ,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 ,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 、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 ”字。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 、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春节习俗之二:包饺子
大年三十包饺子 ,是中国北方广大地区民间过年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年三十的饺子,由于是节日的重要内容,所以 ,还规定了许多规矩和约定俗成的习俗内容。这些习俗都是为了配合过年的气氛需要。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 、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 、吃到糖的人,来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 ,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关于这个习俗,民间传说中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贫困的山村 ,有一户人家很穷,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到了年三十这一天,家里没有白面 ,也没有菜,听着四邻的剁菜声,心急如焚。无奈 ,只好向亲友借来米面 。和好面后,又胡乱弄了点杂菜凑合成馅,就包起了饺子。因为面是借来的 ,所以包的饺子就格外珍贵,摆放时,就一圈一圈由里到外,非常整齐 ,也很美观。刚刚从天庭回来的灶王爷看了很高兴 。同村有个财主,家有万贯家产,平日山珍海味的吃惯了 ,根本不把饺子放在眼里。大年三十这天用肉、蛋等料调馅,包成了饺子,乱放在盖帘上。小料饺子下锅煮熟后 ,一吃味道全变了样 。猪肉馅变成了萝卜菜。而那户穷人的饺子却变成了肉蛋馅的。原来,是灶王爷对财主家包饺子的'态度很不满意,为了惩罚他 ,就把两家的饺子给暗中调了包 。第二天,这事便在村里传扬开来。从此,人们再忙 ,年三十的饺子也要摆放得整整齐齐,以讨个"圈福"的口彩。
春节习俗之三:拜大年
拜大年是中国民间的最古老的传统习俗,在春节时期亲戚之间交流感情的活动,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拜大年是大年初一走亲访友 ,相互拜年的意思。拜年习俗由来: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 、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新年的初一 ,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出门去走亲访友 ,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之间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称为“团拜 ”。
到宋代,亲朋好友之间会相互送帖致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 ,贺年片设计更加完美、精致,帖上不仅印有送者的姓名、地址,还写上了“新年快乐”,祝福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短信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春节习俗之四:开门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 ,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 ” 、“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 ,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说起鞭炮的起源,不得不提到名为“山臊 ”的动物。人们在深山老林里露宿野外的时候 ,就要燃起篝火,人们为了预防山臊的侵袭,于是在篝火中点燃竹子 ,用竹子的爆裂声吓走山臊 。后来火药的出现,让人们开始将硝石、硫黄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来燃烧,于是“爆仗”就产生了。宋代开始,人们就用纸筒和麻茎裹火药编成串来代替竹筒 ,成为了“鞭炮”。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 ,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 ,称为“满堂红 ”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春节习俗之五:舞龙
舞龙,又名「耍龙灯」 、「龙灯舞」 ,是汉民族春节习俗传统的舞蹈形式之一。每逢喜庆节日,各地都有舞龙的风俗 。? 舞龙起源于汉代,经历代而不衰。舞龙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 ,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现形式 。
关于舞龙的来历,民间有这样一个传说:一天,龙王腰痛难忍 ,龙宫中的所有药物都吃了,仍不见效。只好变成老头来到人间求医。大夫摸脉后甚觉奇异,问道:「你不是人吧!」龙王看瞒不过去 ,只好说出实情 。于是大夫让他变回原形,从腰间的鳞甲中捉出一条蜈蚣。经过拨毒、敷药,龙王完全康复了。为了答谢治疗之恩 ,龙王向大夫说:「只要照我的样子扎龙舞耍,就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件事传出后 ,人们便以为龙能兴云布雨,每逢乾旱便舞龙祈雨,并有春舞青龙 、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
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 ,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 、端午节时也舞龙。舞龙时 ,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 、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汉族的一种春节风俗传统文化 。
春节习俗之六:迎财神
迎财神 ,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春节习俗。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 ,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迎财神”的习俗在中国各地有许多不同之处 ,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一接财神,有些地方则正月初四、初五接 。
自古至今,中国老百姓信仰的财神有很多 ,这其中有“武财神 ” 、“文财神”还有“五路财神”、“准财神 ”和“偏财神”。 正月初四(也有正月初五说法)接财神的出处,五显财神或五路财神:传说有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故称“五显财神 ”。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 ,保佑穷苦百姓 。北京安定门外有五显财神庙。
“接财神”的风俗在中国各地有许多不同之处,有些地方是正月初一接财神,有些地方则正月初四、初五接。在清代的苏州 、上海等地 ,初五一大早,人们就敲锣打鼓燃放爆竹,摆牺牲供品准备迎接财神 ,民间认为谁先接到财神,谁就会得到更多的好处,于是迎神者都争先恐后 ,唯恐接得晚了,惹财神不高兴,由此又衍生出“抢路头”的习俗 。
春节习俗和活动南北各不相同 ,但有一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那就是全家团圆、走亲访友、看望长辈等,愿我们能将这些饱含浓浓亲情和美好心愿的习俗牢记心中,代代相传。
拜年礼仪都有哪些
拜年礼仪都有哪些 ,中华上下五千年一直都以礼仪之邦著称,春节拜年是一种传统民俗,可是很有讲究的,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 ,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礼仪形式。以下了解拜年礼仪都有哪些 。
拜年礼仪都有哪些1拜年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礼仪常识
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里的长辈拜完年之后 ,人们外出遇见时也要满脸堆笑地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 ” 、“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邻右舍或亲戚好友亦会互相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有五种常见的拜年方法:
从仪式上看 ,拜年“拜法”较常见的通常有五种:
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 。现在在一些农村地区,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 ,还行这种礼仪。
二是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 ,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 ”,相反则是“凶拜” 。大过年的 ,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行礼时,不分尊卑 ,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重礼可作揖后鞠躬。这种礼仪一般是晚辈向长辈 ,或下级向上级拜年时所用 。
三是抱拳拱手,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 ,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 ,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这种礼仪多见于平辈间的拜年。
四是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 ,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 ,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有时 ,边行礼边口称万福 。当代已经鲜有袭用。
五是鞠躬,现代通用礼仪,用于拜年,多在晚辈对长辈 、下级对上级 ,亦可用于平辈间,男女皆行。
拜年最好穿新衣
旧时拜年时,妇女们大多新装盛饰 ,头上簪了红绒蝙蝠、小聚宝盆或鲜艳的绢花;老太太们的发髻上也簪了红石榴花;男孩儿都要换上长袍、马褂儿或坎肩,以及新鞋 、新帽;女孩都要穿上大红、大绿的旗袍,以祈求趋吉避邪 ,来年事事顺心如如意 。
现在的拜年着装并不一定非要穿中式衣服,但一般还是讲究穿新衣,从头到脚 ,从里到外,穿戴全新,质地档次无妨。如果限于经济条件难以全新 ,亦需“全洁”,整洁干净。色泽上亮丽,女子以暖色为主,红色更佳 ,不仅渲染喜庆,还带着传统意义上的趋吉避邪的意思。忌讳穿一身黑或一身白 。男士的鞋一定要擦干净、打鞋油。着新装的同时,别忘了理发 ,俗语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拜年时 ,必须将头发收拾干净整洁。
春节拜年的由来
“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也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健康如意 、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 。遇到同辈亲友 ,也要施礼互贺。至今未曾改变这种礼仪,只是在形式上更多元化了。
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 ,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 ,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
中国人自明清起始,对拜年礼仪定下了不成文的规矩,有着一定的次序:首拜天地神祗 ,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 ,对孩童要给赏赐。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 ,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 ”谐音 ,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
拜亲朋也讲究次序:初一拜本家;初二、初三拜母舅、姑丈 、岳父等,直至十六日。这种习俗早在宋朝时就已流行。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 。”到了清朝年间 ,拜年礼仪有了升华。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 ,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 ,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一般说来,平辈间拜年则拱手致语就行了 。
首先拜家里长辈。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 ,要先向长辈拜年。当然,长辈受拜以后,一定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 ”分给晚辈 。不能忘记的是向邻居长辈拜年。中国有句古话:远亲不如近邻。所以向邻居长辈拜年仅次于本属长辈 ,一般说,邻居长辈也会给“压岁钱”的 。
其次是走亲戚拜年。初一或初二必须到岳父、母家,并须带贺礼。进门后还得先向佛像、祖宗影像 、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 。
拜年礼仪都有哪些2一、说话礼仪
要点一:见人称呼不可少
一般来说 ,比较常见的`亲人,懂礼貌的宝宝们都会称呼,如外公、外婆 、叔叔、阿姨等。但是 ,春节期间的客人比较多,这就要靠父母提前教导该怎样称呼就要见面的客人。由于一些称呼孩子平常少用,叫的时候比较口生 。如果你等与客人见面了才教孩子称呼 ,孩子或许觉得别扭不肯开口,若你在见客人之前和孩子“排练”着称呼一下,孩子称呼起来就很自然了。
要点二:祝福话语要多说
一岁左右的宝宝会说的话还不太多 ,爸爸妈妈们可以事先教会宝宝用手势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亲朋好友微笑打招呼。两岁以上的宝宝就可以教他们说“恭喜发财 ” 、“新年快乐”、“岁岁平安”之类的吉祥话和祝辞。有些宝宝的发音未必完全正确,或未必能完整地说出这四个字,这点爸爸妈妈还需多多体谅 。
二、红包礼仪
过年最让孩子们欣喜的就是拿红包了 ,不过,要知道,拿红包也是要讲究礼仪的哦。接红包与拆红包,都是有技巧的。掌握这些小礼仪更能体现孩子的乖巧懂事 ,家长们也更加的有面子 。
要点一:接过红包要致谢
长辈给红包的时候,宝宝们要双手接过并向长辈们说声谢谢。如果宝宝太小还不会做,爸爸妈妈可以扶着宝宝的手 ,双手接过红包,然后带着宝宝一起说“谢谢”。
要点二:红包不可当面拆
2岁以下的幼儿,不会知道红包是什么 ,只要告诉他别人给他时,要说声谢谢,然后放进自己口袋或给妈妈 。宝宝稍懂事后 ,要事前跟他们说好,接过红包,千万不能当着客人面拆开 ,最好的做法是马上把红包放到爸爸妈妈的袋子或宝宝自己的袋子里。
三、餐桌礼仪
过年过节,少不了宴请客人。如果在平时,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孩子吃饭随意点倒也没什么 。不过 ,当有客人在场的时候,餐桌礼仪就不得不注意啦,这样才是一个懂事有礼的好孩子。
要点一:好吃的东西别独享
大人一般都比较惯孩子:孩子爱吃的东西会有意让孩子多吃。但是有客人在场的话就要教育孩子讲究礼貌 。吃饭之前要跟孩子讲好:“好东西大家都喜欢 ,所以饭桌上有好东西,你不要自己一个人吃光,要留点给别人吃才行。太自私的孩子没人喜欢的。 ”
要点二:用餐卫生要注意
有的孩子吃饭喜欢挑来拣去 ,家长们要记得和孩子说:“吃饭时,我们取菜要取自己面前的,看准那块就夹 ,不要翻来覆去抄,那是非常没礼貌的表现。带汤汁的肉菜更要小心夹,以免溅脏了衣服 ,人家会说你是不讲卫生的.孩子的 。吃完饭后放下碗,要有礼貌地说:‘请大家慢用’。”
四 、待客礼仪
春节期间,家里面会有许多的客人,不仅大人们要讲究待客礼仪 ,小宝宝们也要注意。有客人在场的时候,言行举止都有讲究,这些小细节 ,家长们可不要忽略 。
要点一:对待客人要亲切
有客人时,家长要引导和鼓励孩子亲切、主动地和客人打招呼,客人进屋后 ,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做些简单的招待工作,如:招呼客人坐下、给客人倒茶水等。
要点二:大人讲话莫插嘴
在大人谈话时 ,要让孩子明白安静地做自己的事才是乖孩子,来回走动和随便插话是对客人的不尊重。
五 、做客礼仪
过年,除了迎接客人们的到来 ,家长们也免不了带着宝宝去走访亲友,去别人家里做客 。那么,去别人家里做客,孩子们又要注意哪些细节 ,才能体现孩子的谦谦有礼呢?
要点一:主动问候说声谢
领着孩子去别人家做客,进门后,家长要引导孩子在问好之后主动把脱下的鞋子排整齐。当孩子受到招待时记着让孩子说声“谢谢”。
要点二:他人东西别乱动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奇 ,在陌生的环境中更是如此,告诉孩子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是不礼貌的,如果想玩玩具或看书 ,一定要经过主人的同意 。在自己玩时记住不要打扰大人谈话,玩过之后,记着让孩子把东西放好。
六、交际礼仪
春节期间 ,无论是带着孩子做客还是有客人到来,相信总少不了一些小客人的到访。家长们都会让孩子们一起玩耍 。这时候,孩子与孩子之间也要讲究社交礼仪哦。特别是平时不善于交际的孩子 ,家长们可要恶补一下啦。
要点一:主动分享别吝啬
当有小客人时,大方地拿出玩具和小客人一起玩,会让小客人格外开心。客人走时家长可以领着孩子送客人一段,家长可以和孩子说:“和小朋友说再见 ,有空再来! ”即使是家长教孩子说的,从孩子嘴里说出来也会令客人感到快乐 。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后,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小主人。
要点二:和睦相处要忍让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是小皇帝,家里没人跟他们争夺什么。可是到有孩子的人家家里做客,或者有孩子来自己的家里做客 ,情况就不同了 。若不加以教育,孩子之间常会闹个不愉快。春节期间正是教育孩子与人和睦相处的好机会。因为他将来长大了,也要具备谦让、团结的品德 。趁春节带孩子做客其间 ,教育孩子交际礼仪,让孩子年龄多一岁,懂事多一点。
七 、电话礼仪
过年时 ,有一些远方的亲友们会通过电话的方式来传达祝福。在家长接听电话或者代家长们接听电话的时候,有一些电话礼仪的小细节,也是需要孩子们掌握的哦 。
要点一:接电话时有问有答
接电话的基本礼仪要求,可供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借鉴:孩子接电话的时候要学会说“你好”、“请问”、“请等一下 ”这样的礼貌用语;接电话时声音要放轻一些 ,不要在电话中大声嚷嚷;接电话时要有问有答,回答问题时要大方,不可以长时间不回应对方的问题 ,也不要在不知如何回答时,把电话一扔跑到别处去;
要点二:打电话时注意时间
大人打电话时,孩子不要在一旁插嘴或抢话筒;打电话时要先报上自己的名字 ,并说明要找的人;不要一边吃东西一边接电话;挂话筒时,要轻拿轻放,不可以摔话筒 ,或重重地挂电话;接打电话时,要学会说“再见”,然后再挂电话 ,不要只管自己讲完就挂电话;要注意打电话的时间,通话时间不可太长,也不要选择太早或太晚的时间打电话,以免影响别人的休息。
拜年礼仪都有哪些3过年需要注意的礼节
1 、进餐时 ,晚辈不能先动筷,要等长辈拍完照片后,才能夹菜;
2、晒年夜饭的时候 ,让长辈先发朋友圈,长辈发完要及时点赞;
3、亲朋好友来家里拜年,要及时迎上去告诉wifi密码;
4 、除夕当天 ,不要在整点发短信影响别人抢红包;
5、去串门儿,看见主人家大门上贴着二维码或支付宝账号,请主动扫码关注 ,并发送红包,以示懂规矩!
在这个微信拜年的时代这个很重要,虽然带点玩笑意味 ,但这也是需要讲究的。
小孩过年要注意的礼节
同学们,如果拜年时你们有欠缺礼貌的举止会让大人们哭笑不得,老师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出去做客还是在家招待客人,都能成为一个懂礼仪、讲礼貌、人见人爱的好孩子 。
1 、举止、姿态要文明 ,在屋里不能蹦上蹦下、乱跑乱串。不要坐在长辈不让坐的地方,不东张西望,不要随意翻动室内物品 ,不要乱丢果皮等杂物。
2 、接物要有礼貌,要起身双手接住,并道谢。切记不能当长辈面拆红包 ,这会让别人不好意思 。
3、 吉利话要说得适宜。不论对亲朋好友,还是街坊邻居,都能甜甜地叫上一声 ,并有不同的祝贺语。如果怕说不好,要事先向家长了解一下,对可能碰到的长辈、应说的话做到心中有数 ,以免出现尴尬的场面,使人感到不够礼貌 。
4 、饭桌上要有正确的坐姿,吃饭时不能吹饮料泡泡,不能用鸡翅膀“搭积木” ,更不要直接用手抓菜。
春节拜年应注意的礼节
拜年是春节最常见的一个习俗,拜年一般是亲朋友好友之间的走访、看望,如不是因特殊情况一般拜年多选择在十五之前。
拜年根据社会关系 ,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 。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 、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 、朋友拜年,一进屋门 ,仅向佛像三叩首,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 ,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 ,寒喧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 。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 。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 ,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 ,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 ,无甚过多礼节。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 ,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 ”、“四季如意” 、“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现在虽然都流行短信拜年、电话拜年了,但传统的拜年还是依然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
关于“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评论列表(3条)
我是乐信号的签约作者“佐恋”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春节(Sp...
文章不错《春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内容很有帮助